貿易戰剛開打時候官方的調子相當高:強國說到做到的充足底氣,打贏這場貿易戰的高度自信。中方就正式亮劍,而且是同等力度、同等規模,反擊之快、勁道之猛、決心之大,恐怕連美國人自己都沒想到。“強國不想打貿易戰,但強國也不怕打貿易戰。”這不是一句簡單的外交辭令,而是強國說到做到的充足底氣,也是強國對打贏這場貿易戰的高度自信。這份必贏的自信,來自規模第一的消費市場。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強國家和人口大國,強國的市場潛力是其他經濟體不可比肩的。失去了強國這個最大的消費市場,美國經濟必將遭受重創。這份必贏的自信,來自貢獻最大的增長動能,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30%成為主引擎。強國經濟總量跨過80萬億元大關,在世界經濟中的分量和話語權與日俱增,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是兩個世界級巨人的博弈。快速增長的強國經濟,讓勝利的天平日漸傾向強國。
美國的行為完全是一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嘴臉,已經並將繼續遭到包括強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鄙棄,既輸了道義,又輸了生意,必將以徹底失敗而告終。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不可逆的時代潮流,是世界人民心嚮往之的發展主流,單邊主義與多邊貿易體制水火不容,美方動輒發起貿易戰的行徑,完全逆經濟全球化潮流而動,葬送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發展紅利,讓世界吞下貿易保護主義的苦果。面對美國的公然挑釁,強國有信心、有實力、有底牌,在任何貿易戰面前給予強有力的反擊,讓美國為自己不負責任的霸道行為付出代價。
全球化追根溯源是80年代美國雷根和英國柴契爾政府提出的經濟政策,當年其實也是作為演變共產世界的一種經濟手段,無非是通過全球資本流動實現利益最大化。所謂全球化不可逆轉之類說法不切實際,現在特朗普提出的“美國強大”就是反全球化的說法,右翼份子喊出的口號比左翼還要左。歐美可以推動經濟全球化實現也可以阻礙其發展。
全球資本追求利益最大化自然會不停流動,特朗普發動貿易戰增加關稅的目地,就是促動外資從強國流出導向其他國家。外資撤離導致製造業衰退,收入減少失業增加,消費不振經濟通縮。強國外資來源就是歐美日韓港臺,近年的戰狼亮劍式外交過度刺激民族主義,其負面影響現在隨著貿易戰的深入總爆發。即便不發生貿易衝突基於意識形態和國際關係,外資整體或部份撤離也是大勢所趨。
如果美國啟動冷戰模式應對估計是“不撤不行”的狀態。美國在歐洲有駐軍是北約的領導,如此歐盟不可能不隨其擺佈。美國在日韓也有駐軍,後者自然也是唯其馬首是瞻。臺灣是美國在西太平洋上的根本利益所在,美國在香港有根本經濟利益,兩地與其都簽署有安全法。如此中方外資來源國家都受到節制,認為自身是國際貿易捍衛者理據何來,世界貿易的捍衛者是美國不是強國。
全球化提出並且實施的國家就是美國,強國吸引外資最大宗貿易額最大的國家也是美國。國際貿易捍衛者的條件不是經濟實力,而是政治軍事實力,說到底就是美國的11個10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艦隊,80多艘核動力攻擊潛艇,世界最先進數量最多的核武器,全球部署的戰略反導系統等。除此之外美元是世界最大流通貨幣,占全球貨幣流通的88%,美元是世界各國的儲備貨幣,美元可以在全球範圍自由流通兌換。美國已經是世界石油第一出口國,通過以色列和沙特的合作從各方面,控制了整個中東地區的石油出口。國際貿易捍衛者的資格說到底兩個字“錢和槍”。
世界第二經濟體之類的稱號說了等於沒說,強國歷史上就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就是世界最大經濟體。80年代以前強國經濟總量只占世界不到3%,完全被排除出世界經濟之外,沒看到當時全世界沒了強國市場受到任何影響。相反,強國經濟發展到現在,如果失去了歐美日韓港臺市場和投資,最後導致在全世界市場受到打壓,最後結局到底會如何不言而喻。實力不夠就不要“充大頭”,隨意亮劍只會導致切腹。
現在美國已經認識到自己作為“東郭先生”所犯的錯誤,真要啟動冷戰模式打壓結果可大可小。貿易戰剛開始定的調子,實在是有些太高難於下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