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世界工廠也好東亞病夫也罷這些帽子戴不戴無所謂



隨著武漢肺炎疫情蔓延,中國身為「世界工廠」,生產活動中斷、供應鏈出現斷鏈危機,均牽動全球經濟,促使科技大廠進一步轉移產能至其他亞洲國家,降低對中國依賴度。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分析,「繼美中貿易戰後,武漢肺炎將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廠商更無懸念移轉產能,加速鬆動中國世界工廠地位」。

王健全指出,受美中貿易戰影響,台商回流、中國供應鏈外移漸獲關注,但早在貿易戰前,中國薪資成長,加上環保意識抬頭,例如二一八年昆山限汙令就已帶動一波產業外移,武漢肺炎則讓廠商更無懸念移轉產能。

王健全認為,廠商將依據產業特性選擇分散據點,勞力密集產業的紡織、成衣商將轉往東南亞;高附加價值或勞力需求較低的廠商,可能回台擴大廠房,提升產能利用率,例如ICT、網通、單車等;至於以供應中國市場為大宗的產業,例如石化、鋼鐵等,產業鏈仍將留在中國。

他說,疫情已造成中國復工難題,且影響蘋果近期新機推出,疫情衝擊過後,蘋果等科技大廠勢必將要求旗下供應鏈強化備援基地,目前蘋果主要組裝廠鴻海在東南亞、印度均有佈局,未來蘋果很可能要求鴻海加速強化備援基地產能。

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認為,儘管廠商轉移產線,但因中國市場龐大,廠商仍會保留產能供應中國內需,且考慮到中國政治環境,加上當前封城措施,廠商短期要將產能移出中國不易,雖然中國仍將是世界製造業主力,但長期重要性將逐步下降。

他指出去年底美、中各自主導的USMCA(美加墨新版北美貿易協定)、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兩大區貿協議均有新進展,未來將驅使全球分隊組成紅色與非紅產業鏈,臺灣因有堅實科技實力,有機會在非紅、甚至紅色產業鏈中扮演要角,且工業4.0帶來短鏈革命,也都會影響未來全球供應鏈佈局。

客觀上說將產業鏈條集中一國本來就非常危險,如果產生依賴一旦發生戰爭瘟疫自然災害等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將供應鏈分散化本就是大勢所趨,何況現在還有反全球化的因素在內。之前上面稱要成為自由貿易捍衛者全球貿易領導者之類,在歐美來講反應不可能正面。外資整體撤離已經形成風潮不可阻擋,世界工廠的帽子弄不好會被摘掉,疫情下東亞病夫的帽子戴不戴倒是無所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