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0年1月31日 星期五

中國古人遇到武漢肺炎會怎么做



鑒於疾疫問題對社會的巨大影響,中國古代從很早開始就進行了各種預防和嘗試控制,具體措施主要有6個方面:
1、順應節氣
先秦典籍《禮記・月令》中提到:孟春行秋令,則其民大疫;季春行夏令,則民多疾疫;仲夏行秋令,民殃於疫;孟秋行夏令,民多瘧疾。三國時,曹植在《說疫氣》一文中提到,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原因在於「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因而,先民們在有所興作時非常重視順應節氣。
2、驅除疫鬼
先秦時期,傳說帝顓頊有三子,生而亡去為鬼,其中一個居江水是為瘟鬼。為此,人們每於疾疫發生時,作法以驅除疫鬼。《周禮・夏官》中所提到的方相氏四狂夫即是專門的驅疫鬼者。此四人身披熊皮,頭帶面具,執戈揚盾,帥百隸逐室毆疫,此即後世儺戲的由來。除此以外,歷代流行的設醮、紙船送瘟神等民俗,也都是驅疫鬼的具體形式,甚至連端午節的龍舟競渡也與驅疫鬼有關。
3、注意公共衛生
儘管人們將疾疫的發生歸因於瘟神作怪或陰陽失序,但與此同時,人們還非常注意疾疫發生與公共衛生之間的關係,重視公共衛生。如南宋真德秀在泉州任職期間,鑒於泉州城內水溝湮閼歲久,「淤泥惡水,停蓄弗流,春秋之交,蒸為癘疫」,乃作《開溝告諸廟祝文》,興工清理溝渠。又如吳芾於幹道二年(1166年)知隆興府,當地「舊有豫章溝,比久湮塞,民病途潦。公曰:『溝洫不通,氣鬱不泄,疫癘所由生也。』亟命疏濬,民得爽塏以居。」(《朱文公文集》卷88《吳公神道碑》)
4、醫生巡診及無償施藥
最早的巡診制度見於先秦時期,《周禮・地官》中有司救一職,其職責就是:「凡歲時有天患民病,則以節巡國中及郊野,而以王命施惠。」此可被視為是中國古代巡診制度的濫觴。《後漢書・光武紀》載:光武帝時,天下疾疫,朝廷乃「遣光祿大夫將太醫巡行疾病」。《後漢書・靈帝紀》載:「建寧四年三月大疫,使中謁者巡行致醫藥。」
到了宋代,對疾疫的治療較之以往各代都更為重視。每當疾疫流行,宋廷多詔命太醫局及翰林醫官前往救治,藥費多由朝廷無償撥付。此外,地方上一旦發生疾疫,各地官員也多方措置,極力救治,廣為施醫散葯。除了派出醫生巡診之外,從中央到地方還廣泛設有惠民藥局和其他一些地方性藥局,平時以平價售葯為主,疾疫流行時,則無償施藥以濟民疫。
5、病人隔離
對於疾疫的傳染性問題,先秦以前,還不大瞭解。自東漢以後,開始有了隔離病人的記載,顯示人們已經開始重視流行病的傳染性問題。「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漢書・平帝紀》)。此可視為對病人實行隔離措施的最早記錄。至遲到晉朝,則已成為制度。蕭齊時,太子長懋等人曾設立了專門的病人隔離機構——六疾館,以隔離收治患病之人(《南朝齊會要・民政》)。唐代則是由僧人開設乞丐養病坊,以隔離收治病患者。
從宋代開始,出現大量官辦養病機構,都有隔離病患的作用。較著名者如熙寧九年(1076年)趙卨在越州所創之病坊,其起因是:當年春天,越州「大疫,為病坊,處疾病」(《元豐類稿》卷19《越州趙公救災記》)。此後不久,蘇軾於元佑四年(1089年)在杭州設立「安樂坊」,養病機構有了進一步發展(《長編》卷435)。北宋末年以後,各地廣泛設置安濟坊,以專門隔離病患者,效果顯著。此後,元、明、清三代,官方設置的醫療機構除了藥局外,其他則漸呈萎縮局面。不過,由於民間慈善機構的大量興起,對於疾疫的控制方面仍較有效。
6、處理屍體
屍體是病毒和細菌藉以大量繁殖的最主要載體,處理屍體,即是切斷疾疫流行的一個重要管道。據《周禮》所載,從先秦時期開始,就有了處理無主屍體的做法。此後,凡遇大疫,官府一般都有掩埋死者屍體的做法。如南朝梁武帝時,郢城大疫,全城十餘萬口,「死者十七八」。朝廷遂命給死者賜棺器盛殮,以防止疾疫傳染(《南史・梁武帝紀》)。這方面仍以宋朝處理得較好。
在宋代,官方每於災害過後招募僧人掩埋屍體,以度牒為獎勵。如嘉定元年(1208年),江淮一帶大疫,官府遂招募志願者,凡掩埋屍體達200人者則給度牒一道作為獎勵(《宋史・五行志》)。此外,從北宋末年開始,各地普遍設立漏澤園制度,以掩埋因貧困無以安葬的無主屍體。宋代以後,各地均效仿這一制度,普遍建立漏澤園,從而減少了由屍體繁殖傳染病毒細菌的機會。
治療疾疫的藥方
至於治療疾疫的藥物,除了專業醫書所載的藥方之外,散見於古代文集筆記之中的驗方、偏方尚有不少,其中不少藥方值得後人認真總結和繼承。  如蘇軾在《與王敏仲書》中提到治療瘴疫方為:「用薑、蔥、豉三物,濃煮熱呷,無不效者。」
《宋史・外國・吐蕃》中提到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六穀吐蕃的鐸督部族發生疾疫,宋廷提供的治疫藥物為白龍腦、犀角、硫磺、安息香、白石英等76種。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的一則事例,所用治疫藥物為柏葉,頗有神奇之效。《靖康紀聞》中記載的治疫藥方為黑豆湯,其方為:「黑豆二錢(令炒香熟)、甘草二寸(炒黃色),右二味以水二煎一盞,時時服之自愈。」
元人筆記《輟耕錄》中記載:元朝初年時,元軍發生疾疫,以大黃療治,所活近萬人,效果亦極顯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