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9年12月20日 星期五

《國家利益》對中方發展航母戰略的分析



據《國家利益》報導,為了擺脫美國在該地區的權力和影響力,中方早已在1996年臺灣海峽危機後著手實施海軍建設和現代化計畫。起初是針對臺灣,隨著時間的推移,發展的架構遠遠超出了針對臺灣所必需的。中方海軍計畫通過建造現代多功能驅逐艦、核攻擊潛艇、兩栖艦艇和增強後勤力量,為地區海上優勢和全球影響奠定基礎。
迄今為止,中方在地區優勢方面的設計最有力的象徵是其航母機隊的發展。中方已有兩艘航母,另有幾艘在建造中。那麼為什麼中方決定建造昂貴、後勤艱巨且在運營上可疑的母艦呢?答案是:一支航母部隊對實現中方戰略目標的好處遠遠超過了執行這些戰略目標的風險。雖然它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來否認美國海軍的機動自由,卻給人留下了航母脆弱的印象。
自二戰以來,航母直接和間接地參與了美國進行的幾乎每項重大軍事行動。它們還是一流的外交工具,可增強或緩解政治壓力。當地區緊張局勢加劇時,派遣一艘或兩艘航母在其海岸巡邏。當選舉在新生的民主國家或有美國利益的國家舉行時,打擊群通常會在海上航行。
中方認識到「航母」這種品牌的獨特靈活性,以及航母在各種衝突中,從存在到威懾,從脅迫到戰鬥,都具有可擴展性。中方知道航母的多種潛在威脅。首先,無與倫比的美國海軍潛艇部隊可能會在衝突中縮短中方航母的壽命。但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中方更多地考慮航母對在整個地區施加影響的能力,例如強迫一些國家接受中方在南中國海提出的九點要求,並顯示其全球影響力,遠達東太平洋和地中海。
現代一流的海軍往往會操縱三種主要類型的船隻:潛艇、水面艦艇(包括兩栖運輸船和物流船)以及帶有飛機的航空母艦。潛艇是一流的戰鬥平臺,能夠在不透明的海底環境中運行。他們獵捕水面艦艇,提供不可思議的平臺進行秘密監視,並可以打擊岸上目標。但潛水艇不是理想的生存平臺,因為它們必須不可見才能存活。水面艦艇是海軍存在、威懾和脅迫的主要平臺。可以通過無武裝甚至適度武裝的船隻來實現存在,儘管這些在威懾和戰鬥中沒有多大用處。全副武裝的水面艦艇執行駐留任務,但在戰鬥開始後,它們比潛艇更容易受到現代武器的攻擊。
航空母艦具有良好的執行日常任務的能力,同時又是致命打擊敵軍的戰鬥平臺。航母仍是維持存在、威懾和脅迫的主要手段,而飛機使航空母艦擁有強大的戰鬥系統,能夠投射力量並控制其周圍的海域。儘管達到這種無與倫比的能力已經花費了美國海軍數十年的時間,但中國人實際上可能會在二十年內複製它。此外,在北京日益擴大的反進入/地區拒絕保護傘下,中方海軍將與美國海軍爭奪太平洋優勢地位,從而降低其航母力量的風險。
即使中方海軍擴展其艦隊架構以適應廣闊的海上目標,一些美國國防分析家仍希望鞏固美國海軍。雖然有人認為應廢棄美國航母,將更多的錢花在潛艇和無人機上,從而使美國海軍在日常任務和作戰要求之間平衡。這種方法的問題在於,由潛艇和無人機比例過大的話,無法執行防止衝突發生的必要任務。如果戰爭開始,有更多的潛艇和無人機的方法會很好,但是美國海軍的存在從一開始就是為了防止戰爭的發生。
中方看到,在西太平洋的穩態安全環境中,其運載部隊將是關鍵性和有影響力的能力,對於其尋求地區主導地位至關重要。中方還看到,在與除美國外幾乎任何國家的海上衝突中,其航母將是強大的戰鬥優勢。最後,中方認為,如果與美國發生衝突,則其航母的戰鬥能力將像中方其餘的武器庫一樣,必須根據計算的風險原則加以運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