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9年8月8日 星期四

美國把好不容易建起來的大壩拆了是吃飽了撐的



截至2011年,全美拆除水壩數目累計達到一千座,單在過去十年中就拆除了430座大壩。拆除水壩成本甚至高得驚人。美國是世界上水壩數量第二多的國家,全國共有約7.9萬座水壩,這還不包括那些小水電項目。其中約有2500座水壩具有發電能力。

  20世紀是美國水壩建設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的建壩大潮中誕生了美國最重要的兩座水電站:1936年竣工、位於科羅拉多河上的胡佛大壩,以及1942年竣工、位於哥倫比亞河上的大古力水壩。這兩座水壩至今仍然是美國水力發電最重要的力量。

  但是自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1968年出臺的《自然與風景河流法案》以及1969年出臺的《國家環境政策法》等一系列聯邦立法,迫使開發者考慮專案對河流的生態影響。此外,隨著美國公眾對水壩工程的高成本越發敏感,環保意識日益提升,美國政府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大壩的功能就是把河流變成水庫,對生態環境影響重大。

  土壤沉積模式的變化會影響到大壩兩側上前英里的土地。溫度變化幾度就可以破壞整個生態系統。魚類遷徙受阻無論對於這些物種本身,還是對於以這些魚類為食的人類都會造成災難性的影響。此外,雖然胡佛大壩看起來十分宏偉,但壽命有限的維護昂貴。

  眼下的拆壩潮始自美國東北部緬因州肯納貝克河上愛德華茲水壩的拆除。這座建於1837年的大壩兼顧發電和通航之用,但破壞肯納貝克河中的魚類種群,把一個曾經物產豐富的地區變成了工業衰敗區。兩岸的磨坊最終倒閉,水壩本就不大的發電能力沒用了。

  1993年大壩的聯邦許可證到期時,環保組織、州級和聯邦機構聯合遊說聯邦政府拆除該壩。經過十年的法律糾葛,愛德華茲水壩最終於1999年拆除,肯納貝克河終於得以恢復原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