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

韓國文在寅的“三不”把中美都得罪了


韓國總統文在寅星期五結束在北京的訪問,前往重慶繼續他的中國之行。由於兩國在駐韓美軍部署終端高空防禦系統(THAAD,簡稱“薩德”)問題上存在分歧,雙方既沒有發表聯合聲明,也沒有舉行聯合記者會。文在寅政府對中方做出的包括不追加部署薩德系統在內的所謂“三不承諾”,(韓國政府一直表示,是“三不立場”)令文在寅陷入“兩難”。
韓國總統就任後首次訪問中國時不簽署聯合聲明,自19943月前總統金泳三之後23年來的第一次。當時是兩國關係成熟之前,也是“第一次朝核危機”的高潮時期。韓中關係因為韓國在20167月決定同意駐韓美軍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防禦系統以應對來自朝鮮的核與導彈威脅而進入低谷。中方認為署嚴重危害了安全利益,並隨後在經貿領域採取一系列反制措施。
201710月下旬,為緩和韓中矛盾,韓國外長康京和在國會答辯提出“三不原則”,(即韓國不參與美國的導彈防禦體系、不追加部署“薩德”系統、不加入韓美日軍事聯盟)後,中韓達成修復關係的共識。隨後,文在寅與習近平在越南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會晤。“三不原則”也為文在寅此次訪問鋪平道路。
但此後兩國在“三不原則”的表述上一直不同。中方描述成為韓國向其做出“三不”承諾,而後者強調“三不”是己方立場。不過,文在寅總統的外交政策顧問,韓國韓東大學教授金俊亨(Kim Joonhyung)星期四(1214日)在華盛頓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文在寅總統這次訪問中國是成功的,是朝正確方向發展的良好開端。
他說:“我知道在首爾有人在抱怨,有沮喪,但是,我們就四個問題達成共識,特別是和平解決朝鮮半島問題,這十分重要。即便是圍繞薩德仍然有很多問題,但是,這是正確的方向,需要時間。這是兩個軌道的問題,我們會繼續解決薩德問題,在其他問題上我們需要建立合作。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不可能通過幾次會晤就解決所有的問題。”
1215日,韓官方表示韓中就半島和平穩定四項原則達成一致:一是,決不允許半島發生戰亂;二是,堅定半島無核化原則;三是,通過對話與談判的和平方式解決朝鮮無核化等所有問題;四是,韓朝關係改善有利於最終和平解決半島問題。
“薩德”問題已經被政治化了,解決“薩德”問題不應該只是兩國的事情,應該包括美國和日本在內的多個國家共同解決。他說,將朝鮮、中國和俄羅斯與美國、日本和韓國對立起來不是健康的方式。他認為,相反,日、韓、中應該舉行更多的會晤來解決問題。
金俊亨星期四在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與韓國國家統一顧問委員會聯合舉辦的韓美外交政策與安全合作的研討會上說,他擔心“三不保證”對韓美同盟產生負面影響。
他舉出了三個例子。第一,美國白宮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馬斯特11月初間接表示了對韓國做出“三不”保證的不滿。他說,(康京和)外交部長的表態並非“最終決定”(definitive)。他還說,“我不認為韓國會放棄這三方面的主權”,暗示“三不原則”意味著韓國“放棄了主權”。
第二,駐韓美軍司令、美韓聯軍司令文森特·布魯克斯(Vincent Brooks)表示,為了保障首都和周邊地區的居民安全,有必要追加美國的安全保障。
第三,今年9月文在寅總統訪問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時,就曾在韓美日三國領導人工作午餐會上對川普總統和安倍晉三首相明確表示“美國是韓國的盟友,但日本不是。”
金俊亨認為,這些都有可能引發韓美同盟的衝突。不過,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強調說,把日韓的合作僅限於解決朝鮮問題上,而不是日韓同盟上,應該是可行的。美國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東北亞問題高級研究員布魯斯·克林納( Bruce Klingner)擔心,因為“三不保證”,韓國讓自己的國家安全臣服於中國利益。
他說,“是不是為了克服’薩德’爭議韓中達成協議?至少看起來是這樣的。韓國政府應該更全面地、重複解釋兩國之間並沒有達成協議,即便是與中國的看法和描述不是那樣的不同。另外,韓國也可以利用每次朝鮮挑釁的時機說,本著為我們的國家利益考慮的基礎上,我們將繼續決定我們的國家安全,我們可能需要部署額外的防禦系統,為了更好地保護韓國民眾,我們可能需要把我們的防禦體系與與其他國家整個起來,這些同盟根據當時的情況共同決定的。”
克林納曾經擔任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朝鮮情報分析師。朝鮮駐聯合國代表團九月份曾經向他發出邀請,希望他前往平壤,幫助朝鮮更好瞭解美國的意圖,不過,克林納拒絕了這項邀請。
除此之外他還說,雖然文在寅總統在朝鮮問題上的立場越來越向中間道路靠近,但是,美國還是擔心他是否會因為朝鮮的“魅力攻勢”而再次改變。文在寅上臺之初希望對朝鮮執行“陽光(接觸)政策”,但是在朝鮮的數次挑釁後,變得更加靠攏美國的朝鮮政策(最大限度的施壓),但是,韓國反對美國對朝鮮進行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而美國覺得韓國限制了美國的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