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中正式”步槍對抗美軍差點打日本足夠了


中國近代對德國武器情有獨鍾是肯定的,“炮要克虜伯,步槍是毛瑟”,中國仿造的第一款步槍就是毛瑟1867年,江南製造局仿製出德國毛瑟11mm前膛步槍。1893年漢陽製造局模仿,當時世界最先進毛瑟M1888 7.9mm步槍,俗稱“79式步槍漢陽造”。

清朝結束後進入民國軍閥混戰,國民政府北伐統一中國後,整頓國家軍隊裝備制式統一當時中國各國步槍幾十種,不但口徑不同而且彈藥有異,最後德國顧問制定軍事整編計畫1932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仿製德國毛瑟M1924式步槍,使用7.92mm尖頭子彈作為彈藥

該槍原是毛瑟M1898簡化改良版,在德國由於“凡爾賽條約”限制,沒有量產主要出口外銷19358月國民政府將新槍定名為“中正式步騎槍”正式量產1940年再次簡化改進,接近德國同型K98,不過槍身更短零件更少1943年量產

二戰主力步槍毛瑟威力最大,K98算其中佼佼者,中正式同系威力也大,遠勝日軍三八式步槍。後者打得准射程遠口徑小穿透力強,但子彈穿透肉體創面小而光滑,非要害最多是造成輕傷中正式相反中彈後無論要害與否,陣前無法簡單處理必須送醫院

射擊精度德國K98步槍多准,中正式就打得有多準,而前者被德軍作為狙擊槍來用。毛瑟標準步槍全長1.25米,中正式仿製時把槍管縮短了0.138米,當時是領先設計下的步槍主流。一戰後4百米外距離由輕重機槍負責,步兵主要作戰範圍控制在4百米內,因此不需要長的槍管

短管武器可在狹窄空間使用,重量輕易攜帶生產方便,4百米內殺傷力射程沒區別,中正式當年是走在時代尖端的毛瑟步槍結構簡單耐用,步兵可輕易拆解簡單修理從東北到華南無論嚴寒酷暑,中正式都能完成任務缺點是射速較慢每分鐘最多15

抗戰中“中正式”的對手,主要是日軍“三八式”步槍,雖說兩款步槍都很優秀,“中正式”在殺傷力和可靠性上有優勢,射程和精確度也相差不大,就是射速肯定是差一些八年抗戰中國生產最少50萬支中正式步槍,各地還繼續生產20多萬支老式“漢陽造”。

整個抗戰中國制式步槍生不超過1百萬支,國軍部隊編制是3百萬以上,其他的步槍和彈藥只能東拼西湊了,何況戰爭中槍支消耗本來就很大。產量上不去是日軍封鎖和工業疲弱。抗戰中國軍士兵保證能分到中正式的,估計也就是中央軍正規部隊

後來的戰爭中正式還是主力,直到朝鮮戰爭對抗美軍,後者的“M1伽蘭德”步槍,幾乎是壓倒性取得優勢。志願軍特別喜歡美軍伽蘭德步槍,稱之為“大八粒”連開8槍還打得準朝鮮戰爭後期中正式逐步淘汰,戰爭結束後中正式很快被淘汰


抗戰“中正式步槍”表現優異,雖然後來與美軍步槍比勉強些,但當年打日本還是足夠用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