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汗血寶馬在中國歷史上消失的原因


土庫曼斯坦贈送中國的該國國寶“汗血寶馬”,學名叫阿哈爾捷金馬。“汗血寶馬”雖然名氣很響,其實以往在中國也不算稀奇,中國自漢代開始,本土一直養育此馬。不但多次大規模引進繁殖,而且最少有2千多年歷史了。汗血寶馬體高1.5米左右,體型飽滿優美,頭頸高四肢長,皮薄毛細步伐輕靈。汗血寶馬肩頸部汗腺發達,出汗潮濕後局部顏色鮮亮,給人流血的錯覺,因此稱之為汗血馬。西元前112年,漢武帝曾得汗血寶馬一匹,作歌稱其為“天馬”。“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跇萬里,今安匹兮龍為友。”西漢為得到汗血馬,曾與當時西域大宛國,今土庫曼斯坦發生過兩次戰爭。最初漢武帝派使團,希望以黃金馬換種馬遭拒,金馬被劫使臣被殺。西元前104年,漢武帝派李廣利,率騎兵數萬攻大宛,結果以失敗而告終。三年後再征因該國內亂,遂與漢軍議和允許選馬,最後幾經跋涉帶回1千匹汗血馬。





中國現在的主流馬種是蒙古馬和伊犁馬。其實馬的好壞最主要看四方面,速度,耐力,負重,騎乘,至於體型外表反而次要的。汗血馬無疑體形俊美,而且速度快耐力好,適於長途行軍,但汗血馬從漢朝開始引進,興盛千年後最終消失無蹤。從史料看古代引進的汗血馬數量相當大,雌雄比例適中繁殖也沒問題。汗血馬消失原因,主要是中國地方雜馬,數量上占絕對優勢,引進馬種雜交改良後,原種系逐漸消失。還有汗血馬自身缺點不少,最終遭後人棄用。汗血馬雖速度較快,但體形瘦高,負重能力不強。古代冷兵器作戰,騎兵甲胄兵器乾糧,所負重量都很大。而且因馬具的關係,汗血馬騎乘不便難於駕馭。





事實上汗血寶馬在中國從來沒有消失過,只是近代數量很少不易察覺。原產地是土庫曼斯坦,俄羅斯也有很多,總數約在兩千匹以上。五十年代初,中國曾從前蘇聯引進50多匹汗血馬,用於騎兵部隊馬匹改造。可惜,為了改良馬種與土馬雜交,當時又不懂族譜管理,雜交馬品質改善了,但汗血馬族系不純,因此很快就消亡了。歷史上多次引進汗血馬,最終結果都消失無蹤,除了上述原因外,汗血馬在面對蒙古馬的競爭中,完全處於劣勢。再者,近代中國培育的伊犁馬,在各方面都不比汗血馬差,不須再引進也是主因之一。





蒙古馬原產蒙古高原,典型的草原馬種。草原上風餐露宿,生存環境殘酷。蒙古馬體形矮小其貌不揚,但在草原上鍛煉了極強生命力。粗生粗養體魄強健,胸寬鬃長皮厚毛粗,能抵苦寒,腳短蹄粗四肢發達,可踢豺狼。蒙古馬平均肩高1.20-1.35米,體重320公斤左右。身高比汗血馬足足矮了30公分,外表上實在不能與汗血馬相比,而且衝刺速度也差太遠,但是耐力負重驚人,容易騎乘吃苦耐勞。如果說汗血馬是具有貴族血統的陽春白雪,那麼蒙古馬就是農民拉貨犁地的下里巴人。但是,汗血馬在中國最終消失,就是敗在了貌不驚人的蒙古馬上,最終在中國被同化吞噬掉。




蒙古馬早在數千年前就被馴化,衝刺速度比不上汗血馬,但耐力好可以長途奔襲,對草料品質要求低,耐得主酷暑嚴寒,殘酷的自然環境。蒙古馬稍加訓練就能上戰場,不避槍炮勇猛異常,天生就是軍馬坯子。當年,蒙古人騎著蒙古馬馳騁歐亞,13世紀兩次西征靠的就是蒙古馬。成吉思汗鐵騎橫掃歐亞,依賴蒙古馬的長距離衝鋒和超級耐力,勇猛對敵發動突襲而屢屢獲勝。蒙古士兵都是能拉強弩硬弓的神射手,從小善於騎射戰鬥力強吃苦耐勞,渴了喝馬奶餓了吃馬肉,整天在馬背上行軍,沒有輜重困擾可以不停機動。蒙古士兵作戰勇猛機動靈活,打得歐洲中東騎兵,大敗虧輸幾無還手之力。





蒙古馬矮小能負重,載重1噸的情況下,1個半小時走完10公里,而且體力恢復很快,40分鐘後即可再勞作。正常情況下可以一直工作到18歲。在農村蒙古馬就是日常幹活的馬,打起仗來轉為戰馬。直到上世紀末中國境內90%是蒙古馬種系。現在草原荒漠化,很多草原動物都滅絕了,馬自然也受到影響。據2006年的統計,蒙古馬大約還有70萬匹,但是生存狀態不佳。不是在北方農村推磨拉貨,就是在草原馬場上,給遊客騎乘拍照。根本談不上精細飼養,風餐露宿甚至連馬廄都沒有。幹活乘騎時被人拉出來,什麼血統譜系更談不上了,完全就是自生自滅。總算是蒙古馬天生命苦卻耐苦耐勞,而且輕易不會得病,否則估計早就消失了。





清朝在伊犁等地大辦馬政,建立多處馬場,培育良馬以供軍需。近代成功培育現在的名馬伊犁馬,以新疆哈薩克馬為基礎,混入了俄國奧爾洛夫,頓河,布瓊尼,以及阿哈捷金馬,就是汗血寶馬等品種,進行多次雜交而成。上世紀60年代後,伊犁馬的培育主要以頓河馬為主,哈薩克和頓河馬血統各占一半。伊犁馬含有汗血馬的血統,不僅體型好速度快負重大,耐力比蒙古馬差但比汗血馬好。伊犁馬而且還是優質肉馬,馬肉馬奶味道鮮美。伊犁馬平均體高1.5米,體重約420公斤。伊犁馬外貌俊秀體格魁偉,抗病力強遺傳穩定易飼養。伊犁馬速度力量兼備,乘騎容易適應高海拔苦寒氣候,善走山路適應能力強。





伊犁馬雖沒有汗血馬漂亮,但身高體格相差不遠,速度相若耐力上佳,而且騎乘容易。伊犁馬直線平地1千米只需1分10秒,每天能行走80-120公里。速度上與汗血馬差不多,耐力甚至更好,負重也比汗血馬強,但是比蒙古馬差。西漢伊黎河流域是烏孫國的遊牧地,烏孫王派使獻馬向漢朝求婚,漢武帝賜烏孫馬為“天馬”,並即興賦詩曰:“天馬來兮從西極,經萬里兮歸有德。承靈威兮障外國,涉流沙兮四夷服。”後來,漢武帝得到西域大宛的“汗血馬”後,又定大宛汗血馬為“天馬”,將烏孫馬改稱為“西極馬。”當然,漢朝的伊犁馬與現在的伊犁馬是兩個概念,兩者只是名稱相同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