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李小龍實戰能力有多強


李小龍實戰能力有多強,回答這個問題非常困難。主流意見認為他是第一流的功夫高手,戰無不勝是毫無疑問的。客觀上說,判定一個人功夫高下,最簡單就是看他的戰績。物理學上有個定律,功=速度x質量,也就是說速度加上力量產生能量。武術也是如此,速度,力量,技巧三者結合,形成綜合戰鬥力。李小龍速度極快,這是毫無疑問的,技巧肯定也是最優秀者,力量雖然通過肌肉訓練,已經達到他體型的極限,但畢竟受身高和體重的限制。他在能力所達的大約75公斤以下級別,戰鬥力肯定是驚人的,超過此限另當別論。 

李小龍沒有參加過任何級別的正式比賽,他曾經得過兩次香港業餘武術比賽獎項,實戰經驗多數來自早年街頭打鬥和不斷的他人挑戰。李小龍得過全美空手道比賽冠軍完全是訛傳,他當時擔任空手道比賽間隙的表演嘉賓。《猛龍過江》與李小龍鬥獸場對決的羅禮士,他的確是貨真價實的空手道冠軍。他們在電影中的精彩打鬥,不能作為武功高下的判定,這都是根據電影劇本排演的情節,而且羅禮士與李小龍也並非師徒關係。李小龍本質上首先是個演員,其次才是武術家。正由於他的4部半電影,才將中國功夫推廣到全世界,連英文功夫一詞都是他發明的,並且被寫入英文字典。李小龍的功夫更多是通過電影來表現,截拳道由於他的早逝,沒有得到全面完善,應該說還沒有發展,就已經隨著他身亡而結束 

認為截拳道沒有基本招式,訓練方法,不成體系的說法是不公平的,李小龍沒來得及完成截拳道的建設,就已經身亡了。目前,對截拳道的認識出自李小龍出版的有限書籍,還有他的一些練功筆記。書籍裡只是記載一些制服對方的手段,還有簡單實用的破敵方法。從現有的資料來看,截拳道是一種功夫理念,作為武術流派的體系還沒有完成。在李小龍出名之後,美國突然間出現了大量各種流派的武館,而且都以截拳道做為招徠,但教出來的東西五花八門。其實,真正得到李小龍真傳的也就三兩個弟子而已,遠沒有到大眾普及的程度。截拳道可以講,特別適合非專業的武術愛好者學習,沒有固定套路招數,只有實戰的簡單技巧,講究實效快速,盡快制服對手,可採取一切手段。李小龍綜合武術和簡單武術的概念,後來被運用以到UFC的綜合格鬥上

以無法為有法,以無招勝有招,以無限破有限,無法不是指沒有方法,而是不用固定的成法,可用各種武術的不同方法;無招並非沒有招數,而指可以用各種門派的各種招數,不使用各門派的固定套路;在講究實效的前提下,無限運用各種手段技巧。李小龍正式拜師學的是詠春拳,後來他又切磋交流學習過空手道,拳擊,擊劍,柔道,泰拳,散打等各種武術,並將之結合在一起自由發揮。他在電影裡展示的功夫,根本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武術,而是博采眾家之長的綜合功夫。發在意先,瞬間制敵,主要是針對中國傳統武術,架子招數套路太多,缺乏實戰意義,遠沒有西方拳擊,快速直接有效的弊端。他提倡先發制人,一招制敵,進攻優先,並在此基礎上,破壞對方進攻,這就是截拳道的理念。他著名的李三腳是中國連環腿腿,日本空手道側踢的結合。寸拳是中國傳統武術寸勁的變體

李小龍實戰記錄比較少,最著名的是在美國西雅圖,一位練習蔡李佛的師傅黃民澤,曾到李小龍武館踢館,據說是受到當地中國傳統武術勢力的委託。實際上蔡李佛拳法和詠春,在香港就因門派之爭,兩派經常發生打鬥,李小龍曾經多次參加。但黃帶著五六個人,正式踢館尚屬首次,李小龍鄭重其事,老婆琳達甚至帶著手槍壓陣。兩人的打鬥大約進行了10分鐘,李小龍打傷了黃的臉,但並未占到上風,黃則抓傷李小龍的背部,應該是平手結局。但是,從黃之後再沒騷擾李來看,無疑是李小龍贏得了勝利。也正由於此次比武,改變了李對傳統武術的看法。黃的蔡李佛講究腳步快速移動,打鬥時圍著李轉,後者居然奈何不得。一旦得到機會黃就進攻,打完就走,李小龍詠春拳,非到對方近身,不能制服對手。自此,李小龍開始摒棄傳統武術的理念,開始研究綜合武術技巧 

當然,過份誇張李小龍功夫,認為他武力宇宙最強,這也是不科學的講法。李小龍通過肌肉訓練,使得他的力量驚人,但是受限於體重和身高,他在同等級的選手中力量占絕對優勢。他的倒三角體形和身體肌肉的整體線條,都說明他在肌肉訓練上,將力量和速度結合在一起,這後來也廣受健美界重視。肌肉過於發達雖能產生力量,但是缺乏速度,肌肉鍛煉不但著重大小,而且還要兼具身體整體,輪廓和肌肉線條的協調性。李小龍正是由於兩者兼顧,才使他在那個時代,成為領先時代的人物。但是,如果超出了他的級別,應該說他肯定不是最強的。拳王霍利菲爾德的身高,體重,臂長,力量等都占絕對優勢,如果在有規則的前提下,兩者對決李小龍很難有獲勝機會。 

奧運48公斤冠軍鄒士明,最近在澳門打半職業比賽。他賴以成名的海盜式打法,利用腳步頻繁移動,圍著對手打拿點數,擊中對方就跳開,然後再次組織進攻。鄒運用此戰術多次取擊敗對手,取得奧運會金牌。這種打法其實是針對鄒的弱點發明的,由於他技術好力量弱,身材矮小手臂短,所以才採用快速移動,避開對手攻擊,移動中尋找戰機,以點數擊敗對手的戰術。如果,他有力量和臂長優勢,完全不必採用此種,極耗費體力的打法。如讓他和泰森對抗,恐怕他點數拿得再多,也抵不上對方一記數百磅重拳。後者身高體重力量佔據壓倒性優勢,手臂遠長過前者,他可以打到鄒,後者則近身不得。如果是無規則限制,鄒可能三兩拳被高級別選手打傷或打死,這是身體的先天差別,不是技巧速度的問題。 

李小龍先天體型瘦弱,而且是長短腳,實際是有點扁平足。他師傅葉問曾笑他,腳跟不著地--天生短命,後來竟無意中應驗。早年練過各種中國傳統拳法,十多歲開始練習詠春,高中時曾經接觸拳擊,二十多歲在美國開設武館,開始正規力量鍛煉,並且研習各種武術流派,博采眾家之長,開截拳道一門之風。後投身影視拍了4部半電影,將中國功夫發揚光大。他的武學修為是在不斷學習中進步和提高,但他的武藝也是有限的。什麼李小龍大敗空手道,拳擊,泰拳,散打冠軍,痛擊各路武術高手;一腳將數百鎊壯漢踢出20米開外;瞬間連踢多人數腳;把沙包踢到二層樓高;這都是誇張的誤傳,沒有記錄顯示李小龍有擊敗專業武術高手和格鬥專家的記錄。

李小龍雙節棍也是自己研修,在近身肉搏對方沒有武器,或者都運用短兵器時,雙節棍才有一定攻擊優勢。兵器永遠是槍紮一條線,棍掃一大片,講究一寸長一寸強。對方如果長兵器在手,雙節棍根本不能打到對方,無法格擋對方攻擊,而且沒有防守作用。對方可以隨意攻防,何況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的巨大殺傷力,雙節棍實戰中根本連兵器都不能算,只是近身肉搏,攜帶方便的防身武器,適合於小型兵器打鬥,或者徒手格鬥。李小龍首先是演員,他的功夫主要表現在電影裡。他的武術理念結合哲學,通過電影語言表達出來。他的實戰能力有多厲害並不重要,關鍵是他的電影對世界武術,中國武術和中華文化的貢獻。李小龍是一種現象,一種不畏強權,以暴制暴的精神圖騰。從這個層面上他就是武之聖者,永遠戰無不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